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漆小泉研究员做客植物细胞与发育前沿论坛第十二期
3月05日,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细胞与发育前沿论坛(第十二期)”在学院A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漆小泉研究员应邀为参会师生带来题为“植物三萜代谢的多样性及功能”的精彩学术报告,论坛由农生学院院长薛红卫教授主持。本次报告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漆小泉老师在报告中指出植物合成20多万种结构不同的代谢产物,其中三萜类代谢物多达2万种以上。这些代谢物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很多三萜类代谢物还是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漆老师围绕“植物三萜代谢的多样性和功能”进行讲解,介绍了其团队近期取得的成果。2,3-氧化鲨烯环化酶(OSC)是形成代谢多样性的关键酶,能够通过催化2,3-氧化鲨烯合成100多种构象和结构各不相同的三萜骨架。漆老师课题组发现帕克醇合酶和籼稻醇合酶的3个关键位点的氨基酸残基通过改变Tyr257方向,从而决定产物的构象及结构,鉴定出多个新的三萜骨架。籼稻醇的发现打破了普遍认为的三萜二分合成途径的反应规则,提供了形成三萜骨架的新途径。漆老师团队还发现一条调控水稻花粉包被形成的三萜途径,获得了一种新型的湿度敏感型雄性不育材料,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参会师生积极参与交流,精彩问题不断,漆老师耐心的给与解答。
最后,薛院长代表农生学院的师生向漆老师表示了诚挚的感谢。薛院长表示,通过漆小泉老师的报告,使大家对植物次生代谢的重要性有了系统的理解,并领略了植物代谢途径的精妙。薛院长希望论坛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通过报告和共同讨论,促进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植物细胞与发育学科领域的发展。